□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魏敬敬通讯员宋天印
“生育力的维持和重塑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保障人民生命全周期健康、稳定我国人口数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9月12日,随着全市年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月活动的大幕拉开,女性生育力保护话题再度被聚焦。
就“育龄女性数量进一步减少、不孕不育率提升、不良妊娠高发”等生育力挑战问题与解题思路,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孙玉琴。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迟
高龄生育成一道难解的“紧箍咒”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让高龄生育成为当今的普遍现象,也因此带来诸多生育障碍。”孙玉琴开门见山地说。
出身普通家庭的晓璐,一直拿到研究生学历,才开始求职就业、恋爱结婚,安定下来的时候已经34岁。此时,距离被称为女性生育能力分水岭的35岁已不足一年,晓璐于是马不停蹄地开始备孕。怀孕的过程还算顺利,然而孕7医院检查,却显示胚胎发育异常,只能选择终止妊娠。原以为养好身体就能立即再孕,没想到第二次又遭遇胚胎停育。“生个娃怎么比考大学还难”,屡受打击的晓璐连连感慨。
“胚胎停育原因有很多,其中,生育年龄推迟常被认为是首要因素。”孙玉琴告诉记者,从医学角度,推荐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4岁—30岁。因为这个时候的女性,妇科及基础病都相对较少,自然流产也少,孕育健康宝宝的概率更高。而年龄越大,生殖细胞自身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高,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胎停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胚胎停育的50%—60%。但现代人婚恋观在变化,结婚年龄延后,离异再婚率增高等因素,都导致了高龄生育的增加。根据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年度婚姻大数据,各地初婚平均年龄已接近30岁。而在45岁以上求助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群体中,再婚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
苏女士来到生殖医学中心求助时已经41岁,结束上一段婚姻时,她还没有生育。因此,再婚后的她非常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此时苏女士的卵巢状态已经衰退,并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幸运的是,经过6个多月的治疗与调理,苏女士成功怀上了小宝宝。但在孙玉琴看来,这才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临床上,超过45岁的女性,能够借助辅助生殖手段成功受孕的概率有5%左右,但最终成功生下活婴的概率,即‘抱婴率’只有不到1%。”医院围产医学科一起,全力帮助苏女士实现当妈妈的心愿。
辅助生殖技术并非“一劳永逸”
10%的不孕不育治疗仍处“医学瓶颈”
“当前实际生育水平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近20%的落差,部分生育意愿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为不孕问题。”孙玉琴分析。
不孕不育在全球已被公认为21世纪第三大疾病,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则从20年前的3%攀升至今天的12%—18%。
孟女士婚后7年,一直没能要上宝宝。到生殖医学科检查后,发现输卵管阻塞并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对症治疗后成功怀孕,如今宝宝已经2岁多;宋女士年轻时做过多次人流手术,给子宫壁造成重创,以致于婚后多年无法生育,在生殖医学中心精准治疗下,圆了当妈妈的梦;姜先生在婚检中发现X染色体异常,而妻子则染色体正常,按照遗传规律,这对夫妻生出的女儿将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儿子则不会患病。经过试管技术干预,两人成功生下健康的男宝宝。
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成立22年来,中心作为山东省卫生厅在我市批准的唯一一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夫精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单位,以及我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首批名科、淄博市生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数不清多少次收到患者送来的“送子观音”锦旗,多少次被圆梦家庭涕泪感恩。这些成绩,让孙玉琴深以为傲。但她更希望传递给广大患者的理念是:辅助生殖技术有其适应条件,并非“万能钥匙”。
一般来说,导致不孕不育的因素中,女方因素比较复杂且占比较高,为40%~50%,男方因素比较单一,占比为25%~40%。其中,女性完全没有卵母细胞和男性无精是最难的情况。另外,不孕不育同样可由夫妻双方因素和不明原因的免疫因素所致,占比约为10%。孙玉琴进一步解释:“如卵母细胞形成障碍,不受精、受精后不分裂等。还有一些夫妻双方身体都没有问题,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分别再婚后却都顺利要上了孩子。这些目前仍是现代医学手段无法解决的瓶颈。”
临床中还有一些做过试管后,又自然怀孕的例子。在孙玉琴看来,这一方面与综合调理后,女性卵巢状态改善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和做试管过程中患者自身精神压力减少、情绪放松有关。
生育力保存面临众多挑战
提升民众认知迫在眉睫
毫无疑问,女性生育力正面临巨大威胁和挑战。那么解题思路何在?
孙玉琴建议:“首先需要大力加强科普宣教,从正确避孕、减少非意愿妊娠及重复流产,提倡适龄生育方面做好理念引导。”
研究提示,与20岁—29岁相比,35岁—39岁的生育力降低了25%以上,40岁—45岁的生育力降低了90%左右。因此,育龄期夫妇,包括育龄期未婚男性和女性,应该主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