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记者在门外等候,有消息会通知大家”。此时的产房门外站满了前来报道的记者,他们代表着社会大众,一起与产妇及其家属见证医学奇迹!
产房内,郑萌珠正在接受剖腹产手术。此时的她,比一般孕妇还要激动,因为她本身是试管婴儿出生,如今可以自然怀孕生育宝宝。这种奇迹无法有人与她感同身受。年4月15日早上8时34分,一名男婴顺利在北医三院的产房中降生。这是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当得知自己的女儿顺利诞下外孙后,郑萌珠妈妈流下激动的泪水,她不禁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在这里做“试管”、生孩子的过程。
一、试管婴儿诞下男婴
近年来,通过“试管”技术生孩子的夫妇屡见不鲜。有的夫妇因为身体情况无法满足正常的孕育要求,便会选择试管技术。有的夫妇为了一次生下龙凤胎,也会借助科学手段圆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试管技术的发展帮助很多家庭完成梦想。
那么试管婴儿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呢?试管婴儿的学名叫做“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通过一种特殊技术将女性的卵子与男性的精子都取出体外,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完成受精过程。再把早期胚胎移植至女性子宫中,继续孕育。
试管婴儿的技术在我国大陆通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可是将时间追溯至30多年前,试管技术还处于初级、乃至十分落后的阶段,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试管”。
甘肃省礼县盐官镇的郑桂珍,被无法自然怀孕的问题困扰多年,为了完成自己做妈妈的愿望,她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管生子。郑桂珍已经38岁,结婚多年一直未怀孕。
刚结婚时,郑桂珍并不知道自己无法生育。眼看着跟自己同期结婚的朋友,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这可让郑桂珍有些着急。医院检查,郑桂珍是由于“双侧输卵管不通”而导致的不孕。
在那个医学落后的年代,输卵管堵塞的问题如同绝症一般,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治疗。此次诊断结果几乎宣判了郑桂珍的命运,她没有机会做母亲了。
来自传统家庭的压力与生活环境的压力,郑桂珍对自己无法生育的现实感到十分绝望。她无法面对婆家的期待与同村人的议论,即便多次求医问诊,尝试多种民间“土方子”,依然没能怀孕。
眼看自己就到40岁,再不怀孕就会永远失去做妈妈的资格。于是,郑桂珍医院在做“试管婴儿”的研究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去北京试一试。
起初,郑桂珍的丈夫并不同意。二人婚后感情不错,虽未生子有些遗憾,但是同妻子的健康比起来,生宝宝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何况当时的试管婴儿技术并未有成功先例。
郑桂珍对丈夫说:“我们先去北京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万一能成功,咱们俩就能做父母啦!如果还是不行,我就放弃,咱俩好好过日子。”看着妻子笃定的眼神,丈夫再无拒绝的理由。随即,夫妇二人就收拾好行囊,去北医三院寻找负责试管婴儿的教授——张丽珠。
见到郑桂珍夫妇二人的时候,张丽珠教授十分激动,情绪中还有些许紧张,毕竟谁都不知道此次试管技术能否成功。
在给郑桂珍办理好住院手续以后,张丽珠便同医疗团队研究起具体治疗方案。经过讨论,他们决定采用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方法——开腹取卵。
开腹,无疑是在肚皮上割一刀。那么,如何取卵呢?医疗团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研制出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拿去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将存放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杯中,培养液更是按照“方子”配制。从现在的医学先进程度来看,这种流程过于“简单粗暴”。
谁都不知道这番操作下来的结果是什么样,只能期待奇迹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张丽珠的额头上全是汗珠,生怕自己的技术出现任何意外。
好在张丽珠教授成功地在郑桂珍体内找到优秀的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受精卵完成分裂以后,张教授再用一根特制的管子,小心翼翼地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的体内。
整个手术团队都屏住呼吸,生怕呼吸的重量会影响植入精准度。一番操作以后,张丽珠教授将郑桂珍的身体创面进行缝合,再将郑桂珍推至病房观察。
大家都耐心地期待着受精卵的发育。7周以后,胎儿的原始心脏在郑桂珍的身上有力地搏动着,临床妊娠成功!得知自己已经怀孕的郑桂珍十分激动,她小心翼翼地活动,就连打喷嚏都不敢用力。毕竟这一路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有多么不易。
在十个月的孕育过程中,郑桂珍每天都在感受着孩子的变化。她无比期待这名“试管”宝宝的到来,与她一起期医院的大夫与护士。
年3月10日,医院成功生下一名女婴,新生儿由张丽珠教授接生,这是我国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为了感谢张教授对自己的恩情,郑桂珍为女儿取名“郑萌珠”,“萌”为“萌芽”,“珠”取自张教授的名字。
郑梦珠是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身份自然会受到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