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整个卵巢周期分为两个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本文将讨论正常卵巢周期的生理学基础和卵巢变化。
一.卵泡期早期
在卵泡早期的卵巢激素分泌最不活跃,故此时的雌二醇血清浓度低。由于雌二醇的负反馈作用解除,引起了黄体期晚期/卵泡期早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脉冲分泌频率增加,以及随后血清促卵泡素(FSH)浓度增加。
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目前已用作卵巢健康及老化的标志物。其由小的窦状卵泡分泌,并且与卵巢窦状卵泡的总数相对应。血清AMH似乎在整个月经周期内都没有明显变化。
卵巢超声检查已证实卵巢在卵泡早期处于静止状态,但偶尔也可发现正在退化的上一月经周期的黄体。
二.卵泡期中期
卵泡早期的FSH分泌轻度增加会逐渐刺激卵泡生成和雌二醇产生,使该周期内选定的卵泡逐渐生长。随着数个卵泡初始生长至窦状期,其颗粒细胞变大并分裂,通过FSH对芳香酶的刺激作用使雌二醇的血清浓度升高,然后使卵巢中颗粒细胞产生的抑制素A浓度升高。雌二醇生成增加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FSH和LH的平均血清浓度。
自月经来潮起的约7日内,卵巢超声检查可见数个9-10mm的窦状卵泡。
三.卵泡晚期
在排卵前的1周,生长中卵泡对雌二醇和抑制素A的释放使两者的血清浓度都逐渐增加。此时雌二醇的负反馈作用使FSH和LH的血清浓度不断下降。机体选择出优势卵泡后,FSH诱导卵巢内的LH受体。
到卵泡晚期时,机体已选择出了单个优势卵泡,而其余生长中的卵泡都会逐渐停止发育并闭锁。优势卵泡以大约2mm/d的速度增大,直至达到20-26mm的成熟大小。
四.黄体期
血清雌二醇浓度持续升高,直至在排卵前1日左右达到峰值。雌二醇对LH分泌的负反馈控制突然转变成正反馈作用,导致血清LH浓度升高至10倍,以及幅度较小的血清FSH浓度升高。LH释放从负反馈转变为正反馈的机制仍不明确。
LH峰使卵巢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优势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完成其第1次减数分裂。此外,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排卵所需的其他细胞因子出现更多局部分泌。在LH峰约36小时后,卵泡在卵巢表面释放出卵母细胞。卵母细胞随后沿输卵管下行到达子宫腔。卵泡破裂和卵母细胞释放与LH峰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测定血清或尿LH浓度来估计女性的排卵时间。
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使孕激素浓度在黄体期中期至晚期逐渐升高。在黄体期晚期,若卵母细胞未受精,那么LH分泌减少会使黄体产生的孕激素和雌二醇逐渐减少。但受精的卵母细胞会在排卵数日后植入子宫内膜。早期胚胎开始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从而维持黄体以及孕激素的产生。
黄体类固醇生成量减少解除了下丘脑-垂体轴受到的负反馈,于是FSH水平升高,下一个月经周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