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相关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而使病程迁延所致,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以下腹疼痛、腰骶坠痛、带下量多为主要症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1、临床资料
所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病程3~6月5例,6~12月16例,12月9例。
对照组30例:
病程3~6月6例,6~12月14例,12月10例。
2、治疗方法
对照组:
运用妇科千金胶囊,一次2粒,日3次。
治疗组:
运用腧穴艾灸。腧穴艾灸治疗方法:
①穴位艾灸分布:以下腹部及腰骶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次髎、子宫、中极、阴交、足三里等腧穴;
②艾灸操作:在上述穴位,分别按下步骤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4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3分钟温通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3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只要出现以下1种以上(含1种)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如: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痛等非热感。
③施灸剂量:最佳剂量以每穴完成灸感4相过程为标准,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每天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统计学分析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检正常;
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包块缩小1/2以上;
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好转,包块较前缩小1/3以上;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积分标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5分;下腹、腰骶部酸痛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
分级标准:积分15分以上为重度;积分10~14分为中度;积分5~9分为轻度。
4、治疗结果
4.1两组愈显率比较
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愈显率90.0%
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愈显率63.33%
4.2两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积分是14.24左右,治疗后积分是2.99左右。
对照组:治疗前积分是14.27左右,治疗后积分是8.19左右。
治疗组治疗后局部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积分差异不明显。提示治疗组在改善局部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4.3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
治疗组为(12.53±1.67)天
对照组为(17.42±1.98)天
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差异较大。
5、讨论
西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并存或多种混合感染所致,且许多菌群为人类正常菌群。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生殖器的感染常导致严重的、进行性的慢性炎症,使子宫旁组织和输卵管或其周围组织增生、纤维化,增加了不孕和宫外孕的发病。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而成,故湿热瘀结为本病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次髎、子宫、中极、阴交、足三里等腧穴,可以促进盆腔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散,起到相当于中医治法中的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治疗方案避免了全身用药难达病所的弊端,又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长按指纹
一键